北京時間19👩🦰👨🏼🦳:00🟤,在電話的另一端,倫敦正是中午時分🤸🏿♂️。英國畢馬威中英業務部的主管合夥人王浩宇先生👬🏼,正在趕赴一場會議的路上🐐。“叫我Aman就可以。”原以為會有點嚴肅的談話變得很輕松🫴。時間安排十分緊湊,但在電話接通的那一瞬間,校友親切的語氣讓人如沐春風。於是🫕,我們展開了這次跨越八小時時差的采訪。
王浩宇的英文名是Aman,在梵語裏是和平安靜的意思。他似乎一直都是平和安定的狀態,沒有過多對未來的焦慮,一如他過往的經歷,看似復雜實則明晰🖐。“在模糊的大方向下始終保持短期的明確目標,其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。”他的每一步🎩,都在堅持著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。
2001年王浩宇畢業於我校外語學院英語專業。2003年獲得悉尼大學物流管理(Logistics Managemen)和信息系統(Commerce inInformation System)碩士研究生雙學位🖥。畢業後留校短期任教,後又輾轉於美國運通(AmericanExpress)和MINCOM公司。2007年加入澳大利亞畢馬威公司擔任管理顧問。2010年因內部交換項目到畢馬威倫敦所工作至今,並於2015年升為英國畢馬威歷史上第一位華人合夥人。
活力滿格🧗🏿♂️,多彩青春
談起大學時代,王浩宇儼然像剛剛畢業的學長,興高采烈地說著四年裏發生的種種難忘的事情🧖🏻🌙。“不要輕易對自己說不。”這是王浩宇表達的第一個觀點🛕。從唱歌跳舞之類的演出活動到中英文演講比賽🎃、辯論賽,以及各種體育活動👩⚕️、社團活動,他幾乎都參與了個遍🚧。“行與不行總是要試過之後才知道的。而且年輕的時候我充滿了活力,與你們現在是一樣的🍐。”
大學時他是愛心社的社長,校學生會副主席,同時也是外語學院學生會副主席。豐富的課外活動讓他收獲頗豐👮🏻,他認為領導能力、溝通能力的培養與鍛煉,往往容易被忽略,卻對於日後的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🤸🏽♀️。
更讓人欽佩的是,他每學期都獲得學校獎學金。在2001年畢業時🚻,他還獲得“寶鋼特等獎學金”、“榮譽畢業生”,平均績點達到了3.8🥕👩🏿🍼,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“學霸型”學長了。當問起他是如何平衡學習時間、課外活動🧟♀️,以及後來頗費精力的托福、GRE考試時,他回答:“我並沒有覺得自己忙不過來。當你意識到平時課外活動花費了不少時間時,你會更加高效地進行時間管理🧖🏽♀️,在學習上就更不能夠放松了👉🏻。”他開玩笑地說道😈,“我當時不知道哪根弦搭錯了,還給自己定了個規定——大一大二時一定要投入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,堅決不談戀愛。”
王浩宇對當年教授他知識的老師感念不忘。他提到,羅國梁老師講課一直都是那麽幽默,老師參與了很多字典的編著🌒,他上課也非常風趣——“你們這個單詞都背不過📽,以後怎麽闖江湖呐💂🏼♀️?”王浩宇在申請出國時🤟🏻,羅國梁老師提供了很大幫助,他對恩師充滿了感激之情;還有吳雲娣老師嚴厲的教導👦🏽,讓王浩宇至今難忘🔍。當年他在英語四級考試中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績,他說這與吳老師的指導是分不開的。他謙虛地說道🏃♀️,“我當時英語成績是還不錯,但是也沒有那麽好🦵🏽,所以也蠻意外的,老師也為我感到高興👨🏫。”
尋找特色,脫穎而出
當時外貿學院的讀書氛圍很好很寬松,學英語的職業方向多樣化,有多種選擇😌。這使得王浩宇在短期內既有一定的自由度🌙,又沒有完全被限製住。“我對很多事情都持有開放式的心態🐦🔥,以此不斷提高兼容並蓄的能力和適應力。”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,王浩宇並沒有在畢業之後就限製於所學專業👨🏽🔬,開始了海外留學生涯🍌,在悉尼大學攻讀物流管理和信息系統的雙學位碩士研究生,讀完碩士研究生之後,王浩宇換了好幾份工作,最後留在了畢馬威,這一待就是十年🌪。
回顧王浩宇13年的工作經歷🥇🍜,你會發現他的工作看似多次輾轉奔波卻又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🛍:2004年開始在美國運通公司主要負責采購方面的信息系統分析💱💅🏻,兩年後又於MINCOM公司做與供應鏈相關的ERP信息系統的咨詢工作,2007年加入澳大利亞畢馬威公司做管理顧問,負責國際采購👩🏿🍼、供應鏈信息管理這方面的工作🐃。“千萬不要把我們的生活想成《我的前半生》裏描述的那樣,遠沒有那麽光鮮,也沒有賺那麽多錢👱🏽♂️。但是生活的節奏和方式還是有點像的。”不難想象,剛加入畢馬威不久的他,所面臨的是沉重的壓力以及重重的挑戰。
但是王浩宇並不滿足於現狀,“澳洲還是比較悶的,發展機會也比較少⛓♑️。”於是2010年他申請內部交換項目來到倫敦,在英國畢馬威開始了進一步的發展。
他調換了部門來到了中英項目部,負責中英跨境雙邊的投資、並購過程中的咨詢工作🙇🏻♀️,包括投行業務、盡職調查📱、稅務架構及投後整合等等。王浩宇不僅通過了現實高壓工作的考驗🫶🏻🍚,與此同時他開始思考🐏,如何讓自己嶄露頭角🕵🏼♂️,展示鋒芒?常年在海外的工作經歷讓他感受到☁️,必須找到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才能在國際化的環境下脫穎而出。
以精通的專業知識作為基礎,加上之前工作經歷帶來的實戰使他積累了多年與客戶打交道的經驗💇🏿。這讓王浩宇首先在本專業上變成了專家。隨著中國近年經濟迅速發展,他逐漸在中外項目上扮演著必不可少的橋梁的角色🦏。接著,王浩宇的選擇便是打出獨具特色的“中國牌”,變成了“有特色的行業專家”,從一開始吃虧不少到能夠遊刃有余地解決談判溝通中出現的問題。
“由於我們中國人的‘face culture’,當一個項目的約定價格因為延期推遲需要加價的時候✅,英國的客戶一般都會欣然接受,但是中國的上級領導就會很介意這個事情,他們覺得差的不是這部分多出的錢,而是沒有管理好預算的‘面子’問題。這時候如何溝通就顯得至關重要了。”
中外文化的差異體現在方方面面👩🏼🦱,在海外華人中🏃♀️➡️,王浩宇的區格就在於,不但了解中國文化,還不止停留在淺顯認知這一層面🍢,並將這些經驗靈活運用在商業場合,不僅能運用到商場上,還能與西方文化相融通,最終做好中國相關的業務。
十年磨煉🏄♂️,身份轉變
2015年,王浩宇成為中英項目部主管合夥人👨🏽🌾,也是畢馬威英國歷史上第一位華人合夥人🐄。“其實這只是一個對外宣傳的噱頭,不過當上合夥人之後感覺還是挺不一樣的,也算是owner之一了。”他謙虛地說道🧕🏽。
從加入畢馬威時的adviser到manager到partner,其實這一路走來並不輕松🤽🏻♂️。“我們都知道成功需要努力💪🏻,但不是每個努力的人都會取得成功的。”說到在畢馬威的工作經驗,王浩宇強調,“第一要點🦧,你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🪼。這是最基本的👨🏿🔧𓀎,我所學的專業與工作就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,既有專業知識,又有深厚的工作經驗🤙🏿。但是有技術的專家很多,還不足以讓你在人群中脫穎而出。所以第二點,就是與人溝通的能力——回想起來這一點,在當時的外貿學院是很受啟發的💂🏽♂️,譬如周漢民教授的每次講座我都會去聽🥱,深受他學者氣質和演講風格的影響🐪。第三點就是找到自己的區格,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、優勢或強項🧾。比如我在海外工作多年,能融通運用中西方文化🍱🤷🏽♂️,這就顯得彌足重要😂。”
(作為“倫敦的青島人”,2016年攜父母應邀參加畢馬威青島所十周年年會)
他的語氣依然是那麽平淡溫和🖐🏻,但是從他的話語中,讓人能夠體會到每一個字背後的沉甸甸的分量,“當然是要吃過很多虧後才能領悟到”“積累了大量的與客戶往來的工作經驗”“看上去並非所有中國人都能做好這種業務……”
說起“四大”,王浩宇還有一段特別的經歷,“其實我畢業的時候就申請過畢馬威,但在筆試時就被刷掉了,所以還蠻戲劇化的。”隨著在海外的學習深入🖐🏼,經過豐富的實戰和不斷的磨礪之後🏄🏻♀️,他擁有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核心競爭力,Aman Wang出色地打出了這張中國牌🕦,達到了事業的高峰🟠𓀒。
“進入‘四大’以後,如果你想自己的級別越升越高,一定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,才能做寬🧑🏻🦯、做深🧚🏻♂️、做廣客戶關系🧑🏼🚒。真正的從“做事的人(doer)”變成“管事的人(minder)”💏,進而變成“找事的人(finder)”。這也就是能成為合夥人的潛質。眾所周知🙍🏿,“四大”的工作“光鮮亮麗”卻並不輕松,更不用說達到“finder”這一級別的王浩宇,經常作為“空中飛人”在國內外奔波。“有時候在這種高壓下,更要懂得停下來思考,考慮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,才能做出更好的戰略上的規劃。”平時他也會看看電影、打打高爾夫,在澳大利亞的時候會用沖浪來緩解工作壓力。
盡管目前王浩宇可謂走到了KPMG的頂端,但是他仍然沒有停止向前的腳步,已經在倫敦商學院讀了一年半EMBA的他☣️,打算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來尋找新事業中轉的方向。
重聚母校,寄語未來
2017年是王浩宇入校20周年,今年他又回到夢想開始的地方,回到承載了滿滿的感動與回憶的校園🐘。
“當我站在校園裏🎐,感受到時光荏苒,眼前的一切悄然變化,回憶與往事都冒了出來🧋,當時的閃耀與輝煌𓀌,遺憾和傷感,在如今都變成了甜蜜、珍貴的回憶。親切不足以形容這種感覺。母校像是失散多年的親人𓀏。漫長的想念,但是又不能見面♠︎。想念母校🪖,心中總會湧動著莫名的感動。當看到學校取得長足的進步,發展越來越好🧑🏿🎨,心裏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。”
王浩宇一直情系母校🏋🏼♂️,他謙虛地說🛹:“我不敢對母校妄加評論🧑🏽🦳。但是有兩點建議想要表達🧑🎤。一是希望母校能更加的國際化——師資👩🏻🚒、課程🥷🏼、交流等全方位的國際化;二是希望母校的教育更加專業化,讓學生學有所用、學有所成,所學專業能與產業行業有更高度的結合🧘🏻♀️,給我們的畢業生提供更多的機會🤹🏽♀️👨👨👦。”
最後💇🏼♀️,王浩宇又回到“學長”的狀態,他略微停頓了一下,認真地、語重心長地說出他對學弟學妹們的建議:“不要虛度青春年華。要把時間花在你認為重要的人和重要的事上, 即便那是徹夜暢談或風花雪月,只要她們是值得的人,值得的事🧑⚖️。”
電話那頭早已從安靜的車廂轉到了夾雜著各種噪聲的馬路上👅,我知道采訪就要接近尾聲了,王浩宇先生也將到達他的目的地。在這場采訪結束之後💑,他又要馬上赴下一場“約”了🍷。
(皇家賽馬會Royal Ascot)
王浩宇的行程安排一場接著一場👈🏿,他不斷探索、前進腳步也將不會停歇。那句“在模糊的大方向下始終保持短期的明確目標”在我耳畔猶如回聲般提醒著——
我們要有遠期方向,
短期目標和活在當下的情懷💦。
Where you go, there you are.
策劃🫶🏻:SUIBE海鷗通訊社
采訪💞👨🏼🌾:李瑋君
編輯👨🏿🦱:李瑋君
圖片由受訪者提供